視頻攝制:劉昱 張贏弘

央廣網西安5月4日消息(記者劉昱)“保障列車安全暢通是我的首要職責,責任就落實在平時的維護與檢修中。改進方法,提高檢修質量是我要不斷修煉的本領! 在寶成鐵路一線檢修接觸網29年,盡管曹軍明已是全國技術能手,別人口中的“曹老師”,但他依舊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。4月28日,曹軍明滿墻的榮譽獎章里,又添了一枚 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的勛章。

曹軍明正在檢查接觸網支撐設備(央廣網發(fā) 受訪者供圖)

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供電段鐵軌上方的接觸網,是列車平穩(wěn)安全運行的基本保障,是曹軍明工作二十多年的主陣地。

“接觸網是電氣化鐵路的關鍵供電設備,在鐵路運行中至關重要。它為電力機車提供持續(xù)穩(wěn)定的電能,是機車運行的動力來源。如果接觸網出現(xiàn)故障,會導致電力機車失去動力,使列車晚點甚至停運,還可能影響鐵路信號系統(tǒng)等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,進而打亂整個鐵路運輸秩序! 今年47歲的曹軍明,兩鬢已然斑白,平日不善言辭的他,講起鐵路接觸網檢修時,侃侃而談。

曹軍明(右一)在檢查接觸網設備(央廣網發(fā) 受訪者供圖)

接觸網斷線故障搶修是鐵路供電系統(tǒng)的"咽喉之戰(zhàn)",直接關乎列車動力命脈與萬千旅客安危。而搶修中最棘手的環(huán)節(jié),莫過于彈性極強的接觸網接頭線與線夾的精準對接——傳統(tǒng)綁扎法需在高空懸吊中手工調整,稍有錯位即導致線夾脫槽,輕則返工延誤,重則二次故障。曹軍明與工友們曾苦練綁扎技巧,但"高空+動態(tài)+彈性"三重難題疊加,始終難以突破效率瓶頸。

這個難題困擾了曹軍明許久。當時休假歸家的曹軍明推開廚房推拉門時,滑軌平穩(wěn)運行的場景對曹軍明產生了啟發(fā):“若將推拉原理應用于線夾安裝,能否以機械引導代替人力硬扛?”他當即展開"廚房實驗室",用紙筆勾勒三維結構,反復模擬推拉門軌道與線夾槽的力學關系。經過36小時連續(xù)推演,他提出"平推法"核心構想:設計導向卡具,利用滑軌機械力引導線夾水平位移,實現(xiàn)毫米級精準入槽。

曹軍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,帶著連夜繪制的草圖,提前結束休假沖回工區(qū)。在練兵場上,他拆解廢棄線夾制作原型工具,通過200余次模擬實驗確定最佳推拉角度和力度閾值。曹軍明在首次高空演示時,傳統(tǒng)方法需8-10分鐘的線夾安裝,他僅用3分15秒完成,且20次連續(xù)測試零脫槽,他完成操作時,現(xiàn)場爆發(fā)出熱烈掌聲。

曹軍明正在研究接觸網導線接頭線夾(央廣網發(fā) 受訪者供圖)

曹軍明愛鉆研,遇到的問題會一直縈繞在腦海,不斷琢磨,直達找出答案。正是這樣的態(tài)度,讓曹軍明積累了豐富的維修經驗,也搗鼓出多個發(fā)明和創(chuàng)造,這些成果成為鐵路供電領域“小工具解決大問題”的典范。

針對腕臂安裝依然需要作業(yè)人員攀上高空才能完成的誤差大、效率低問題,他發(fā)明了“腕臂預配輔助支架”,作業(yè)時間也由1小時縮短至25分鐘;針對調整接觸網補償裝置b值調整作業(yè),墜砣加滿后卡線器與墜砣桿無法連接的問題,他多次請教技術院校專家,對受力情況進行分析、繪圖、計算,研制出“調整b值墜砣桿專用夾具”,作業(yè)效率提高2倍以上……

談起一線檢修接觸網工作,曹軍明有一本自己的“手冊”,他在這個“手冊”上記錄了9000余條設備問題,研究接觸網斷線事故搶修“平推法”等先進工藝工法13項,形成31本處理方法手冊,這些都成為接觸網檢修作業(yè)的“秘籍寶典”。

曹軍明(右二)在工作室授課(央廣網發(fā) 受訪者供圖)

2013年起,曹軍明的名字被用于命名“曹軍明勞模和工匠人才創(chuàng)新工作室”“曹軍明接觸網工鐵路技能大師工作室”,這十多年里,他獨立完成的革新成果及團隊創(chuàng)新成果多達85項,節(jié)約檢修成本累計達900多萬元。

“我就是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普通鐵路工人,但這些年的親身經歷,使我深深體會到:只要心里揣著一團火,腳踏實地干,再平凡的崗位也能干出彩! 看著自己的“勛章”,曹軍明說。

編輯:蘇睿楠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