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楊老師,這畫紙不夠大啦,我想把新學校、新公園都畫進來!”4月29日下午5點,在湖南資興市礦工南路社區(qū)活動室,該市志愿者協(xié)會會長楊瓊英正與兩名志愿者一同,指導孩子們在風箏上繪畫,教室內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。這是資興市志愿者協(xié)會在社區(qū)中常態(tài)化開展的青少年兒童“伙伴計劃”七彩小課堂的一個生動場景。
今年53歲的楊瓊英,出生于資興市東江街道一個普通的家庭。2009年6月,一次幫助患有白血病的女孩的舉動,開啟了她的公益之旅。同年7月,在楊瓊英的推動下,8位志趣相投的愛心人士聚集一堂,共同創(chuàng)立了資興市首個志愿服務組織——資興市志愿者協(xié)會。
小英是興寧鎮(zhèn)的一位特殊孩子。她來自一個經濟困難的家庭,父親患有精神疾病,而母親在她年幼時便離家出走,至今下落不明。在了解到小英的處境后,楊瓊英將她納入了助學計劃,并幫助她找到了資助人,確保她能夠順利完成大學教育。
歲月如梭,12年過去了,如今小英已經長大成人,并在一家幼兒園擔任教師!熬驮诓痪们埃饺肓嘶橐龅牡钐,并邀請我參加了她的婚禮!”楊瓊英欣慰地分享道。這一小小的善舉,不僅幫助了一個山村的困難孩子成長為一名城市教師,也讓楊瓊英親眼見證了幫扶的力量,并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做貢獻的價值。
楊瓊英不僅對困難學生滿懷愛心,還熱心于關愛留守兒童。在東江街道永豐路社區(qū),許多孩子因父母外出務工而缺少陪伴。確保這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,是楊瓊英最為關切的問題。2010年,她與社區(qū)干部協(xié)商,在社區(qū)內成立了“留守兒童之家”,楊瓊英擔任了這個“家庭”的“家長”。
為了成為留守兒童的“大家長”,每逢周末及寒暑假,楊瓊英都會帶領志愿者團隊,為孩子們提供心理輔導,普及安全知識,并陪伴他們進行手工制作、學習樂器、包餃子、慶祝生日等活動,讓他們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。
目前,她在永豐路社區(qū)、礦工南路社區(qū)、東岸山社區(qū)成功建立了“留守兒童之家”,累計舉辦了400多次活動,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。在資興“7.26”洪災發(fā)生后,她迅速作出反應,前往州門司鎮(zhèn)銀杉村、興寧鎮(zhèn)富盈村,開展了兩期汛后守護心理成長營活動,幫助孩子們緩解洪澇災害帶來的心理創(chuàng)傷,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愛護。
楊瓊英對特殊群體的關懷溢于言表。每逢國際殘疾人日,她都會精心策劃并組織殘障人士參與戶外活動,助力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、享受生活。有一次,她了解到許多輪椅使用者渴望一睹郴州的自然風光,卻因行動不便而只能留在家中。楊瓊英與志愿者團隊不畏艱難,積極行動,逐一將他們從家中接出,為他們購買保險,協(xié)助他們上下車、乘坐游船、游覽各處景點,使他們得以親身體驗東江湖的寧靜之美和蘇仙嶺的雄偉壯麗。在郴州的秀美山水間,大家心潮澎湃,對志愿者們表達了無盡的感激之情。
為了推動愛心事業(yè)邁向新的高峰,楊瓊英積極引入了全國知名的公益平臺項目。目前,旨在服務老人的“十方緣愛與陪伴”和“金輝湘伴平安助老”項目,以及關注兒童的“伙伴計劃”“逆風飛翔向陽而生”“公益小天使”和“益路童行”等項目已在資興成功落地,引入了更多的幫扶資源,并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的行列。隨著愛心幫扶之路越走越寬廣,楊瓊英的步伐也變得更加堅定。
有人將楊瓊英比作一塊愛的磁鐵,她凝聚了這座城市中善的力量。受她的影響,“愛心專車”黃存標應運而生,盡管身患殘疾,但他總是樂于助人,一個電話便足以讓他駕駛殘疾人三輪車,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的托運服務。還有像歐陽秀這樣的熱心公益退休職工,以及資助困難學子的退休老師郭麗紅……一個又一個志愿者,因愛而聚,傳遞著無私的大愛。
在楊瓊英的引領下,資興市志愿者協(xié)會從最初的8名成員壯大至1000多人,成為資興市公益活動的標志性力量。16年來,她帶領團隊成功舉辦了2500多場志愿服務活動,參與志愿服務的次數超過20000次,籌集的愛心資金和物資總額超過800萬元,累計幫助的群眾數量超過萬人。(王健 樊鈺慧)

關注精彩內容